返回顶部
首页
时尚 | 生活 | 工具 | 诗词 |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运动 详细信息
新华时评丨“苏超”超越了啥?
2025-11-04    阅读量:29892    新闻来源:互联网     |  投稿

  新华社南京11月4日电 题:“苏超”超越了啥?

  新华社记者潘晔、王恒志

  场均超2.8万人观赛、线上直播观看人次超20亿,被称为“苏超”的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落下帷幕。“现象级”的表现让“苏超”立起2025年中国业余体育赛事的标识。

  屏幕前万千目光与现场此起彼伏的呐喊声交织共振,展现出群众参与的热情与力量,“苏超”将体育的竞技属性、城市的人文属性、文旅的经济属性深度融合,走出了人文经济的新路子。

  “苏超”的火爆,源于“群众唱主角”的鲜明定位。“苏超”的球员来自教师、公务员、个体户等各行各业,观众不只限于球迷,还有大量普通百姓。这场“家门口的赛事”,让体育故事迸发出炽热的情感感召力,使市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在浓浓的烟火气中,以体育运动增进发展活力,让文旅交融更广阔。

  “苏超”赛事的核心价值始于情感连接,并逐渐沉淀为城市发展的精神力量。赛事以“一城一队”模式将足球与城市认同深度绑定,将个人拼搏融入城市集体目标,让“为家乡进球”成为全民情感纽带。从贵州“村超”的先行探索,到“苏超”之后“湘超”“川超”“赣超”等遍地开花,一系列本土群众赛事已超越单一项目,凝聚乡土认同、承载集体记忆,为地方发展提振更多的精气神。

  “苏超”带来的文旅现象,折射出我国消费结构从商品消费主导向服务消费主导加快转变。一个有影响力的赛事,始终立足于为人民提供真正需求的文化供给,往往能有效串联文旅、餐饮、零售等产业,形成消费闭环,放大“赛事搭台、文旅唱戏”的乘数效应,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求,也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动能。

  拼搏不分输赢。各地立足本土文化资源,打造特色品牌,以“体育+”模式激活消费市场,群众赛事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这条群众广泛参与的发展路上有老百姓的红火日子,也洋溢着经济效益和人文活力。

【责任编辑:邱丽芳】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网风格,stylechina.com无关。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客服邮箱:23341571@qq.com | 客服QQ:23341571
全站地图 | 二级目录 | 上链请联系业务QQ:23341571 或 业务微信:kevinhouit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