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
距离十五运会开幕一周
粤港澳三地联动
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城同传
200棒火炬手手持“绽放”火炬
将源自南海1522米深处
由太阳能引燃可燃冰的圣火
手手相传
穿过大湾区的大街小巷
↑外来务工人员方阵火炬手在传递活动中。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这是全运会历史上首次跨境火炬传递
也是全运会火炬首次在香港和澳门传递
简约而不简单
每个城市50棒火炬手
既是群星荟萃
亦有凡人微光
↑火炬手关恩赐(右一)与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志愿者团队火炬手在传递活动中。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他们
是勇往直前的追梦人
深圳最后一棒火炬手
竞走奥运冠军刘虹
将这次接力视为体育精神的延续
“这次十五运会我将全力以赴
期待在收官之战中取得好成果”
↑火炬手刘虹(左)点燃圣火盆。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他们
是同根同源的湾区人
香港导演刘伟强
作为十五运会开幕式总监制
难掩激动之情
“三地共同举办十五运会
很能表现粤港澳亲近无间
三地都是自己人”
↑火炬手杨景辉(左)、刘伟强在广州博物馆前交接火炬。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他们
是蓬勃生长的实干家
海大集团已发展为
全球饲料销量第一的农业科技企业
董事长兼总裁薛华是广州第18棒火炬手
“我们相信广州将成为更具影响力的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
他们
是努力逐梦的“打工人”
外卖骑手苏金姬
得知自己入选火炬手的时候
还在送餐的路上
“别小看自己的工作
每一分努力都会被看见”
火炬传递路线
藏着满满巧思
是岭南历史与时代的碰撞
是山海风情与潮流时尚的交织
更是现代和未来都市的鲜活缩影
香港
从特区政府总部到启德体育园
见证城市发展的迭代升级
↑火炬手冯兴亚在火炬传递中。新华社记者 陈铎 摄
澳门
从特区政府总部到大三巴牌坊
在古今交融中诉说文化传承
↑火炬手罗协铭在大三巴牌坊前进行火炬传递。新华社发(张金加 摄)
广州
从镇海楼到海心沙
完成新旧中轴线的精神接力
↑第十五届全运会火炬传递广州站收火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深圳
从莲花山公园到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彰显科创之城的活力无限
↑火炬手颜宁(左)、刘培超在传递活动中交接。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广州第一棒火炬手
雅典奥运会跳水冠军杨景辉
从拥有近650年历史的镇海楼出发
↑火炬手杨景辉在火炬传递起跑仪式上。新华社记者 杜宇 摄
遥想2006年多哈亚运会
他同样作为火炬传递广州站第一棒火炬手
同样从这里出发
近20年光阴流转
广州乃至大湾区早已换了新貌
但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
历久弥新
↑2006年10月25日,第一棒火炬手、奥运跳水冠军杨景辉(前)准备出发。当日,第十五届亚运会火炬传递活动在广州举行。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这里是广州过去的中轴线
火炬传递到海心沙
那是代表未来的新中轴线
我们一直向东
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奔跑”
↑火种护卫队员在收火仪式上。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这些科技成果
闪耀传递现场
从越秀公园西门到广东体育馆
6.8公里的路程
无人驾驶汽车护送火种灯
一路向前
“0号”火炬手、人形机器人“夸父”
手握火炬,“逐日”而行
将圣火传递给中学生王裕宁
完成科技与青春的交接
深圳第10棒火炬经由直升机飞上天
飞越约40公里
跨越山、海、城、港
环绕前海,眺望香港,纵览湾区
当刻入大湾区人基因的
《海阔天空》歌声响起
广州的圣火被缓缓收入火种灯
当天下午
四地圣火共同点燃火种盆
燃烧出属于大湾区的 “融火”
体育盛会
从不只是运动健儿驰骋拼搏的舞台
这里
有硬核前沿的科技成果闪耀亮相
有薪火相传的文化记忆温润流淌
有各地人民天海一心的热忱激荡
更承载着人们在平凡日子里
从未熄灭的不凡梦想
11月9日
这圣火将以怎样的姿态
亮相开幕式现场?
我们共同期待
粤港澳大湾区的荣耀时刻
中国体育的崭新篇章
记者:田宇、王浩明、杨深深
【责任编辑: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