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首页
时尚 | 生活 | 工具 | 诗词 |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亲子 详细信息
夏日炎炎 宝宝皮肤护理有门道,科学认知乙肝药物 积极推动乙肝治疗
2019-06-16    阅读量:30579    新闻来源:互联网     |  投稿

眼下,广州天气热湿度高,在这样的环境里,宝宝娇嫩的皮肤更容易产生问题。晒伤、长痱子、红屁股、蚊虫叮咬……诸如此类的皮肤问题困扰着不少新手爸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皮肤科主任李晓伟表示,想要宝宝的皮肤健康,防晒、防蚊、防痱等“功课”家长可以提前做stylechina.com


他指出,保持宝宝皮肤清爽是预防夏季皮肤问题的关键,带宝宝室外活动尽量避开紫外线较强时间段。针对让临床医生也“头大”的蚊虫叮咬问题,首要预防措施是做好宝宝皮肤的保护,家中装纱窗、给宝宝穿长袖、袜子等都是可行的办法。


保清爽 夏季不宜给宝宝留长发


李晓伟说,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宝宝出汗也比较多,汗液不易蒸发,容易滋生细菌,进而引发一些常见皮肤问题。因此,保持皮肤清爽是夏季护理宝宝皮肤的基础。


“从保护宝宝皮肤的角度而言,对于一岁之前的宝宝,是不建议夏季留长发的,最好是‘小寸头’。”李晓伟进一步介绍,若出汗较多且得不到及时护理,汗液蓄积导致汗腺开口闭塞,汗液不能排出进而撑破汗腺导管刺激皮肤产生痱子、局部合并细菌感染产生毛囊炎或疖肿、诱发湿疹等皮肤问题。


随身携带棉质毛巾,及时给宝宝擦汗;给宝宝穿着吸汗的棉质衣服;局部使用液体痱子粉、炉甘石洗剂;适当降低空调温度;高温天气尽量在室内凉爽环境下活动,这些措施都可帮助保持宝宝皮肤干爽。


部分家长为了保持宝宝皮肤清爽,孩子一出汗就给他洗澡,这也是不提倡的。李晓伟解释,洗澡过多带走油脂,破坏皮肤的油脂膜,使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反而对其皮肤健康不利。


夏季给宝宝洗澡的正确“打开方式”是怎样的?李晓伟给出以下建议:夏季可视情况适当增加洗澡次数,活动量大或出汗多时可每日洗澡1至2次;洗澡水温以30℃~36℃为宜;清水洗涤,如果选择清洁用品建议使用添加了保湿成分的弱酸性或中性沐浴液,涂抹皮肤后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盆浴时间5~10分钟,淋浴时间最好控制在5分钟以内。


宝宝防晒 6个月内婴儿选“硬防晒”


夏季防晒是家长必须重视的问题,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可导致白色糠疹、晒伤等诸多皮肤问题。


李晓伟介绍,一般6个月内婴儿以“硬防晒”即衣物、帽子、遮阳伞等遮盖防晒为主,6个月以上的婴儿可以使用防晒霜。面对市面上五花八门的儿童防晒产品,该如何选择?李晓伟提醒,家长在购买防晒用品时要注意甄别,选择有资质的大公司,从正规渠道购买。


李晓伟建议,尽量避免在日晒较强的上午10时至下午4时之间外出活动。必须外出时可通过穿衣服戴帽使用遮阳伞等方式防晒,6个月以上的婴儿可在不被衣服遮盖处涂广谱防晒霜。


防蚊虫叮咬 装纱窗及时处理家中污水


李晓伟坦言,蚊虫叮咬是夏季儿童皮肤问题中的“老大难”。他介绍,每年五六月开始,一直到十一月份,皮肤科门诊平均每天都能遇到一二十个因蚊虫叮咬前来就诊的患儿。


被蚊虫叮咬以后,宝宝常常会因瘙痒、烧灼或疼痛感而表现出烦躁甚至哭闹,有的局部皮肤出现硬结,后渐渐扩大,中间出现水泡,宝宝也会忍不住搔抓,导致皮肤出现破皮、流水甚至溃烂,严重时可出现发热、乏力等严重的全身症状。很多家长看到症状觉得不可思议,没想到小小蚊虫的破坏力如此之大。


李晓伟表示,预防蚊虫叮咬同样也有小窍门:及时处理家中污水、死水,破坏蚊子繁殖的水环境,从根源处消灭蚊子;避开早晨和傍晚蚊虫活跃时间段、远离湿地等蚊虫栖息地;房间安装纱窗、使用蚊帐、外出时穿长袖长裤等;而在化学防蚊方面,2个月内的宝宝一般禁用防蚊液,2个月以上的婴儿可以安全选择含避蚊胺或者派卡瑞丁成分的驱蚊产品。


万一宝宝遭遇蚊虫叮咬,如果局部反应比较轻,发现后立即外用中弱效的糖皮质激素软膏,减轻或阻断局部的过敏反应,使用3~7天不等。若反应比较重,表现大面积的肿胀、超过1厘米的水疱,甚至可能伴发热、乏力等反应,需要及时就医。


自2017年欧洲肝脏研究学会指南把恩替卡韦(ETV)、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丙酚替诺福韦(TAF)都列为一线首选的乙肝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以来,TAF以其强效抗病毒、更高的转氨酶复常率、更好的骨肾安全性、妊娠安全性、零耐药等优点,得到临床极大关注。


TDF和TAF的活性抗病毒成分都是替诺福韦(Tenofovir,TFV),但是TDF和TAF这两个前体药物是有区别的。了解他们之间的区别,对理解和正确应用TDF、TAF,推动我国乙肝防治,预防和控制乙肝母婴传播,在可预见的将来彻底甩掉“乙肝大国”的帽子有重要意义。


TFV、TDF和TAF


TFV对乙肝病毒(HB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都有很好的抗病毒作用,但是单独应用不能被人体所吸收。当加入醇化合物形成酯键后,就能够被人体吸收。


当TFV加上两条吡呋醇,使其成为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极大增加了其口服生物利用度及稳定性,产物为TDF。


当TFV接上丙酚(Ala),使其成为丙酚替诺福韦,不仅增强了其口服生物利用度,而且可以直接靶向肝细胞,在提高肝细胞内抗病毒效果的同时,大大减少了经肾脏代谢的负担,产物为TAF。


TDF作用机理


TDF经过口服给药后,经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并在全身多种组织、脏器中,经相应细胞的生物酯酶水解,移除两条吡呋醇,释放TFV。未经水解的TDF原型以被动转运的方式进入肝细胞,在肝细胞内经羧酸酯酶水解后,进一步磷酸化为其活性形式——替诺福韦二磷酸,阻断肝细胞内的HBV DNA依赖的RNA多聚酶的复制,发挥抗HBV的作用。


TAF临床疗效


TAF也是TFV的前体药物,其消化道吸收的方式和TDF一样,以原型的方式,在消化道上皮细胞,胞内外浓度差的影响下,以被动转运的方式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在血液循环中,TAF和TDF的根本区别在于TDF在血液中经酯酶的水解释放TFV,但由于TDF半衰期很短,只有0.4分钟,大量的TDF就水解为TFV,而TFV几乎无法被肝脏细胞摄取,因此血液内大量水解的TFV通过肾脏代谢清除。而TAF则不同,TAF在血液里半衰期较长约31分钟,大部分TAF经过主动扩散和被动转运直接进入肝细胞发挥抗病毒作用,只有小部分水解为TFV。临床研究证实,TAF 25mg的抗病毒作用与TDF 300mg相当,但是血液中需要通过肾脏代谢的TFV的量却减少了约90%。


TAF与TDF的全球Ⅲ期注册临床研究也证实,TAF有极其优异的抑制HBV复制性能。截至144周未见耐药发生;较TDF有更高的转氨酶复常率和更好的肾脏安全性;对于从TDF转换为TAF治疗的患者,肾脏及骨骼相关指标的下降趋势都可得到逆转。TAF可以算得上是目前最好的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于2016年11月批准TAF上市,随后在我国也顺利获批,2019年1月3日在本院处方。


TAF在体内代谢过程


TAF进入肝细胞的方式和TDF也完全不同。TAF除了和TDF一样,可以从血液中以含量梯度差的方式,由血液转运至肝细胞;还可以由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经肝脏摄取性转运体OATP1B1及OATP1B3主动转运,进入肝细胞。


进入肝细胞后,在羧酸酯酶1(CES1,主要在HBV感染肝细胞中表达)的作用下TAF脱去苯环,形成中间产物Ala—TFV, Ala—TFV又经化学和/或酶作用转变为TFV,而后,TFV经磷酸化变成TFV二磷酸(TFV—DP)发挥抗毒作用,或以TFV原型经肾脏排泄。


TAF与TDF代谢场所的不同决定了两者在剂量、疗效与安全性的显著差异。


正是因为TAF不仅可以和TDF一样经渗透方式进入肝细胞,还可经主动转运进入肝细胞,且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CES1主要在HBV感染的肝细胞中表达,所以TAF有较好的靶向性,使得较低剂量的TAF,即可代谢为足够浓度的细胞内TFV—DP,发挥更为强大的抗病毒药效。


细胞实验表明,人原代肝细胞经TAF处理24小时后,细胞内的TFV—DP的水平是TDF处理组的5倍;另有动物实验(狗)表明,经过肝脏首过效应后,有65%的TAF被肝细胞摄入。


正是因为TAF的靶向性及入胞后才水解的特性,TAF在血浆中稳定、浓度低,肾小管的TFV暴露也更低,这一特性大大提高了TAF的肾脏安全性、也大大降低了基于肾小管损害而发生的骨密度降低风险;而感染HBV的肝细胞,由于TAF的“靶向吸收”,使得感染HBV的肝细胞内,具有远远高于血浆浓度中的TFV,从而使得感染HBV的肝细胞的“靶位”,如“HBV原病毒”,即便在大大降低TFV摄入量的条件下,也能得到与TDF相当的强效抑制HBV的效果,还提高了转氨酶复常率,或可进一步延缓肝脏疾病进展和减少肝细胞癌的发生。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网风格,stylechina.com无关。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客服邮箱:23341571@qq.com | 客服QQ:23341571
全站地图 | 二级目录 | 上链请联系业务QQ:23341571 或 业务微信:kevinhouit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