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针对141位成年人的新研究发现,对于患有腹腔疾病症状的患者应采用无麸质饮食的医学争论仍在继续。
该研究发表在ACS的《蛋白质组研究杂志》上,得出的结论是,目前被诊断为“潜在”乳糜泻患者且不建议遵循无麸质饮食的人们可能根本不是“潜在”患者。
相反,科学家们发现,这些患者与确实受益于无麸质饮食的全面疾病患者具有相同的独特代谢指纹。

在这项研究中,伊万诺·贝蒂尼(Ivano Bertini)及其同事解释说,腹腔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消化系统疾病,其特征在于无法消化一种名为麦醇溶蛋白的蛋白质,麦醇溶蛋白是一种在小麦,黑麦和大麦中发现的面筋成分。仅在美国,这种疾病就会引起超过300万人的腹泻,腹胀和其他症状。
治疗是避免食用含麸质的食物。但是,这种疾病常常未被诊断或被误诊。明确诊断涉及小肠活检,显示组织损伤。血液测试阳性但活检没有阳性的人通常被诊断为“潜在”腹腔疾病患者,可能或不建议他们遵循无麸质饮食。
科学家使用磁共振代谢谱分析技术分析了61例腹腔疾病,29例潜在腹腔疾病和51名健康人的血液和尿液中的生化指标。他们发现患有潜在疾病的人与已确诊疾病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同的特征,并且两组的生化标记与健康个体的显着不同。
科学家总结道:“我们的结果表明,代谢改变可能先于小肠绒毛萎缩的发生,并为潜在的乳糜泻患者尽早采用无麸质饮食提供了进一步的理由,”科学家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