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首页
时尚 | 生活 | 工具 | 诗词 |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技术发展 详细信息
又是一个丰收年——来自夏粮丰收一线的调研,草原上的种稻之道——“数字农场”为内蒙古科右中旗水稻产业串起“致富链”
2019-06-13    阅读量:30528    新闻来源:互联网     |  投稿

6月12日,冀中平原,麦浪滚滚、机声隆隆,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闫里乡的3万亩小麦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基地里,人们喜看稻菽千重浪,迎接今年好收成。


目前,全国夏粮收获近八成,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和专家实地调查分析,今年夏粮实现恢复性增产,又是一个丰收年stylechina.com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任凭风浪起,我有压舱石。农业稳定、粮食安全,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就有了基础支撑,应对国际上的风险和挑战,我们就有底气。”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拾起田间的麦穗,满是喜悦。


今年夏粮生产有哪些新亮点,丰收的原因有哪些,丰收背后农民有哪些心声?记者为此进行了一线调研。


夏粮首战告捷


利于保供给、稳物价、惠民生、增信心


农谚讲“芒种麦上场,龙口夺粮忙”,山东省供销社农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经理李清华就在为南和县闫里乡“龙口夺粮”忙碌着。


“都‘怪’我们去年播种得太好,机手们今年都跟我‘抱怨’这麦子太难收割了。”李清华的一句话,道出今年夏粮丰收的事实。


“今年麦子穗大、粒多、粒重,直接影响着收割进度。去年一天收割500亩,今年只能收300亩。”李清华说,他们采用全球顶端设备,精准控制播种深浅度和下种量,直接带来了夏粮丰收,像眼前的这块地亩产约在1200斤左右。


这块地的承包者,是一位新型职业农民——来自闫里乡大郝村的37岁青年刘伟科。皮肤黝黑、眼神坚定,眼前的刘伟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已有3年。


“你看,这麦穗都熟透了,麦子的根部还是绿色的,今年麦子完全没有赤霉病和干热风,麦秆长势很好。可以说,去年的麦子是被‘饿死的’,而今年则是被‘撑死的’。”在刘伟科形象的话语里,今年夏粮生产的特点跃然纸上。


韩长赋向记者介绍,今年小麦面积与上年基本持平,主产省大多实现了增产,预计全国夏粮平均亩产提高10公斤左右,夏粮丰收已成定局。


“从产量的构成指标看:一是面积稳定,预计夏粮面积4亿亩,基本保持稳定;二是单产提高,夏粮的主体是小麦,预计亩产比上年提高10公斤。”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分析说。


滚滚麦浪里,承载着农户喜悦的笑容;机器轰鸣里,诠释着机手激动的心情。“收小麦高兴,收丰收的小麦更高兴。”山东省供销社农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机手李久合说。从5月22日开始,他从南到北一路奋战在丰收一线,为了颗粒归仓,未曾停歇。


“夏粮首战告捷,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基础,利于保供给、稳物价、惠民生、增信心。我们有14亿人,还是那句话,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韩长赋语气坚定。


丰收不只是增产


更重要的是结构调优、质量提升、方式转绿


在南和县金沙河种植专业合作社示范田里,一种名为“中麦578”的优质高筋小麦吸引了记者的目光。现场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专家介绍,培育这种高产优质品种历经了20年的时间。


据专家介绍,2000年引进了澳大利亚小麦品种,并与河南小麦品种温麦6号杂交育成中麦255。培育出的小麦品质提升,但产量却不高。此后,又用中麦255与高产广适品种济麦22进行了杂交,最终在2019年培育出目前的优质高筋品种。一般来说,优质高筋小麦产量比普通优质小麦产量低5%左右,这一品种的产量可以与普通小麦持平,并早熟三天,品质可与加拿大最优高筋小麦媲美。


如今,这样的小麦品种已经在河北、山东、陕西、安徽、新疆、湖北等地试种。试验田里,承载着丰收希望的麦穗已经成熟。


不仅在河北,在更广阔的田野间,人们深刻理解着品质结构优化给粮食生产带来的变化。


江西省定南县岭北镇大屋村种粮大户李金明结合多年的种植经验,总结出粮食高产稳产的两个密码:一是要选用优良品种;二是要科学种植、精心管理。同时,他还注重改进整地施肥技术,重施底肥,氮肥后移,巧施返青肥,及时防治病虫害,大大提高了产量。


专家指出,今年全国夏粮生产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区域结构优化;二是品质结构优化;三是绿色生产技术加快推广。


江淮赤霉病高发区通过休耕和轮作调减冬小麦200多万亩;河北黑龙港地下水超采区和西南条锈病菌源区分别调减60多万亩;预计全国优质强筋弱筋小麦面积占比33%,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河南优质麦规模种植面积1200多万亩,比上年增加360万亩。


全国小麦播种药剂拌种、种子包衣等节药技术推广比例87%,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今年河北节水小麦品种统一供种面积530多万亩,全省节水小麦品种推广面积达到60%左右……


这些数字的背后,意味着今年夏粮不仅取得了丰收,更获得了丰收质量的全面提升。


丰收来之不易


政策托底、科技支撑、防灾减灾是关键


自今年年初以来,一种飞蛾的迁徙对粮食生产带来威胁——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6月6日,草地贪夜蛾已在18个省份的884个县(市、区)监测到发生,发生面积342万亩。


在南和县高产种植试验田的“石麦15品种”地块,饱满的麦穗间零星布置的草地贪夜蛾诱捕检测仪,让病虫害防控成为调研人员关注的话题。


“这种诱捕监测仪每50米放置一个,一旦监测发现虫害这一地块就要喷药灭虫,确保把病虫害风险降到最低。”河北省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景东林介绍。


正是有了科技的支撑和科学的病虫害防控措施,才有了今年夏粮的大丰收。数据显示,今年小麦赤霉病防控面积3.2亿亩次、同比增加28%,发病面积1730多万亩、同比减少68%。


政策托底稳面积、气象条件总体有力,也为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专家认为,今年继续实施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托底作用明显,小麦市场价格基本稳定,保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实施产粮大县奖励等政策,有效调动了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积极性,也为稳定小麦面积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今年小麦生育期主产区大部光温水匹配较好,冬季冻害和初春“倒春寒”偏轻,播种、返青、拔节孕穗期都及时出现有效降水,这些都有利于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


粮丰天下安。沉甸甸的粮食,凝结的不仅仅是阳光、雨露和土壤的精华,也凝聚着党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甘霖和亿万农民的汗水。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增强了中国人民对自己解决吃饭问题的信心。


随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战略的落实,一条适合自身特点、具有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道路,正在朝着未来清晰铺展。


在贫困地区培育优势产业,需要政策支持,现代农业的技术、模式和管理经营理念的支撑,以及贫困地区原有资源要素的盘活。在社会大扶贫的格局下,帮扶部门和企业如何将优势要素引进贫困地区,并实现贫困地区土地、人力资源的激活,为贫困地区种下一颗“产业兴旺”的良种?在位于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区的科右中旗,定点帮扶部门、阿里巴巴和当地农户共同进行了一场有益的探索,在草原上开辟出了现代化的“数字农场”,请看——


这是大自然的赐予:它位于北纬45度,黄金水稻带;洁净的霍林河从它的腹地流过,水资源丰富;昼夜温差20多摄氏度,有利于直链淀粉的积累;此处暗棕壤分布广,有机质含量达4.5%以上,粮食作物在雨季的长势也特别旺。


这是劳动者的创造:从游牧为主的生产方式转到农耕的时间不到100年,他们就要依托数字技术在“风吹草地见牛羊”的草原上种植优质水稻。


这里是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以下简称“科右中旗”),“兴安盟大米”标准示范基地。


在草原上把水稻产业做大做强,行得通吗?


阿里巴巴淘乡甜数字农场落地于此现身说法:通过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提升“兴安盟大米”品牌;推动“全链路数字化升级”,打造全国首个数字农场,向“亩产一千美金”的计划发起冲击。


经过近一年的探索,这枚现代农业的种子,慢慢根植、生长、绽放于大兴安岭南麓。


今年4月,作为国家级贫困县、中宣部对口帮扶对象的科右中旗,在阿里的先进技术和模式的助力下,实现脱贫摘帽。


“全链路数字化”“数字农场”……这些称谓,满满的科技感。仲夏,记者怀着好奇心,踏访这片神奇的土地,去一探究竟。


试水全渠道销售体系


这个时节的科右中旗,风呼呼地吹着,有些凉。当地有句玩笑话,科右中旗一年刮两次风,一次刮半年,以此来形容这里的风力资源丰富。


“经常有风好,农作物发生病害的概率会很低。”一位随行干部提到。


在一路说笑声中,我们来到杜尔基镇双金嘎查小忙哈艾里的王梅花家中,房子是新建的,宽敞明亮。


刚开始她很拘谨,当问到水稻收成时,来了劲:“他们(阿里巴巴)来了之后,大米好卖了,价格也比以前高,每斤比原来多卖两毛钱。”


据村主任韩玉亭介绍,双金嘎查有稻田1万亩,亩产1200斤左右,每斤大米多卖0.2元,就能为全嘎查的百姓增收240万元。


为什么能够每斤多卖两毛钱?一位中共中央宣传部驻科右中旗挂职扶贫干部揭晓了答案:“中宣部非常重视咱们的定点扶贫工作,去年主要领导还专门到此进行深入调研,结合当地特色决定引进电商扶贫的项目,于是邀请阿里巴巴帮助农产品的销售。”


去年9月,阿里巴巴大农业团队与科右中旗政府及当地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包销4万亩优质水稻,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兴安盟大米”。


阿里巴巴行动迅速,不到5个月,相继策划了新米节,调动了“天猫双11”购物节米面粮油类目主会场资源,开展了脱贫攻坚公益直播活动。“兴安盟大米”在淘宝上成为内蒙古大米品牌中的第一名。


在此期间,当地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与阿里巴巴助农团队积极对接,密切配合,终于把“兴安盟大米”从籍籍无名变成较有影响力的地标大米品牌。


2018年,“兴安盟大米”入驻阿里巴巴淘乡甜官方旗舰店、天猫超市、天猫优品等渠道,销售水稻1800万斤,收入2700万元,销售稻米160万斤,收入480万元。扣除各项费用净利润达2200万元,比往年增长了10%的利润。


数字是枯燥的,但是数字背后蕴含的实践经验和尚待挖掘的潜力开始凸显。试水成功的全渠道销售体系充分证明了借助阿里巴巴的平台,可以使偏远地区的农产品推广出去,并通过打造品牌提升其附加值。


如今,在国内很多城市的大型超市货架上,有了“兴安盟大米”的身影;全国各地越来越多家庭的餐桌上,飘起了“兴安盟大米“的香气。


进军的号角才刚刚吹响。销售,属于产业链的后端,下一步,这支脱贫攻坚的联合队伍的目标是——“产-供-销”全线升级。


“产-供-销”全线升级


走近稻田,与几位插秧机旁的农民攀谈。


“以前人工插秧1天不到1亩,现在用插秧机一天可以插1垧(15市亩),更齐整,耗油费不到70块钱。”


“家里3垧地,一个人就可以收拾好,其他人出去打工。”


水田里的不同位置,有高低不等的桩柱,顶端安装了叫不出名字的电子设备。无人机在空中嗡嗡地飞着。


这就是数字农场?里面的“玄机”到底在哪里?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阿里巴巴大农业发展部高级运营专家章新光给记者详细讲解:


“我们的数字农场,要推动‘全链路数字化升级’,即从生产到销售实现数字化全覆盖,有8个环节:耕-种-管-收-仓-工-贸-运。”


“耕。运用卫星、无人机、遥感技术收集风力、水温、微光环境等信息,给农户、企业和政府提供参考。今年7月,基地农户的手机上就能查看这些信息。”


“种。分析消费人群偏好什么类型的米,再结合当地气候,告诉农户选品种。目前,基地从种国家储备粮(2.0元/斤左右)升级为种高端精品粮(4.9元/斤)。”


“管。记录工作人员的日常作业,无人机的飞行轨迹;自动化灌溉;合理施肥;无人机检测病虫害详情、打农药(一亩地仅需5-10分钟,精确到厘米,成本8-10元钱)。”


“收。绑定产区等信息,收购时定级定标。原粮收购溢价5%-10%,直接惠农,让谷贱伤农、奸商压价的环节不再重演。”


“仓。即存储,阿里大数据监管加工流程,一品一码,每一包米都进数据库。”


“一会我们去参观生产加工线,了解加工程序。”


在二龙屯有机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薛金利告诉记者,阿里巴巴不仅提供商业模式上的指导,还给予技术上的支持。公司采用全自动化生产线,每一包米下生产线的时间,精准到秒,精准到操作人员,精准到哪个仓库,消费者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就一清二楚。


“人们吃上安全米,口碑就打出来了,销路好,农户增收明显。今年脱贫摘帽的就有100多户,其中有66户受益特别大。”薛金利说。


走近看,饱满的稻谷在传送带上轻微跳动着,经过碾米机,色选机,抛光机等机器,最后倒入包装,封口。


“从稻谷变大米进入包装,十几道工序,要走1公里。”公司副总经理付雅玲笑着说。


贸和运,即销售和物流,销售依循前面提到的全渠道。今年加大了物流力量,年底,消费者下单后,3天左右可以到手里。


把握耕种时机,升级品种品质,精细化的管理和收购,精确溯源的存储和加工,健全的销售体系,这“一条龙服务”,颠覆了传统的“靠天吃饭”“跟着感觉走”的种植模式。


“整个数字农业总结起来就四个字,降本增效,核心目标也是这四个字,降本增效。”章新光强调。


希望的田野与直接的挑战


未来需要什么样的农业,既能增收又能服务全国?这样的发问不仅仅针对科右中旗。


阿里巴巴淘乡甜数字农场的入驻,加快了当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把农产品推广到了全国。“这是我们农牧民增收最大的一个收获。”科右中旗工信局党组书记包哈斯说。


“日本的一些大米一斤能卖100多元,咱们数字农场的技术结合这里的生态环境,种出来的高端大米不比他们差。”科右中旗工信局副局长卜延春表示,脱贫摘帽了,要努力巩固成果,数字农场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也符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要推进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加强国家数字农业农村系统建设。中央政策的加持让这一片田野充满希望。


挑战也是直接的。如何在大米品种繁多、体量庞大的农业大国“以小搏大”?


经过各方的研讨,科右中旗确定了五大战略步骤:先打市场覆盖率,再建设品牌,第三是改变品质,第四提升品质,最后溢价。前两步取得开门红,后面三步就要看具体的实施情况了。


据了解,以前销路不好,为了保险,农户多数种国储圆粒稻,变现快。但又想增加收入,会种一些卖价高的长粒稻。因此,品种五花八门,没有竞争力。


“今年,镇党委、镇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后,统一了4个有竞争力的品种。”杜尔基镇党委书记金德晓说。


“从耕种一直到上餐桌,全过程追溯的数据,都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这种追溯体系能从根源上解决品质问题。”科右中旗工信局副局长卜延春信心满满地表示。


然而,我们也了解到,该地区农户的土地每家几乎都有三四十亩,他们中相当部分人并不愿意流转土地,目前处于一种观望状态。


因势利导很关键。二龙屯有机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对旗下的几个合作社采取半托管式的管理方法,土地不流转,但是耕种、施肥、加工等都用同一套模式,这样可以降低成本。


在薛金利看来,“农户认真干,就是在为自己干,以后品牌更响了,会转变观念的。”


“一直以来,我们希望以‘平台+公司+合作社+农户+品牌’的方式运营,这样,扶贫产业才能够沉淀下来,才真正有未来。”章新光表示。


杜尔基镇毛杜嘎查塔拉艾里村民白额尔敦巴特尔,想做自己的品牌,但是加工、销售等环节有盲区。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阿里巴巴都愿意对其提供帮助。


“目前4万亩稻田,投入近200万,但这些设备可以用很多年,带来的效益是很可观的。”章新光说。


把各方聚合在一起并激发其能量,这不仅需要智慧和气量,还需要耐心。


一些思考


“所有的扶贫项目必须是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法。”阿里巴巴的这种基调,会和政府以及其他企业理解上有不同,合作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磨合和互相理解支持,寻找最佳的结合点和平衡点。


目前,阿里巴巴帮助政府和企业整合数字农业相应的技术、设备等软硬件资源,政府承担了整套数字农场建设中第三方机构的设备和技术投入;农户负责将前期投入、中期田管、后期包装的各个环节按照标准做到实处。三者的良好互动与配合,构成科尔沁草原上的“种稻之道”。


阿里巴巴除了利用自身的优势帮助整合资源外,农场的数字农业软件、系统应用、服务商的引入等费用,由阿里巴巴给予承担。常态化的市场下这个费用是由政府和农民承担的。


后期常态化的农场数字化管理、无人机飞防及其他的设备和一些消耗类必要的投入,应由企业回归到正常的市场采购。


如果数字农场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如何让农民不掉队?


技术培训是必要的,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恐怕也不会少。鼓励相关人才返乡创业,逻辑上很合理,但这个系统性大工程,实施起来谈何容易。


还有,怎样吸引更多的企业进来投资,来缓解财政上的压力?这是另外一个复杂艰深的问题。


总之,成功之路,从来都不是平坦的。在霍林河两岸的这片沃土上,有一群“拓荒者”正在热火朝天地奋斗着。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网风格,stylechina.com无关。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客服邮箱:23341571@qq.com | 客服QQ:23341571
全站地图 | 二级目录 | 上链请联系业务QQ:23341571 或 业务微信:kevinhouit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