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首页
时尚 | 生活 | 工具 | 诗词 |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儿童健康 详细信息
AI时代如何培养下一代?猿编程用4C体系给出回答
2025-11-28    阅读量:29892    新闻来源:互联网     |  投稿

近日,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构建中小学科技教育体系,到2035年,科技教育生态系统全面构建,社会资源支持机制不断健全,以实用场景为对象的项目式、探究式、跨学科教学方式普遍应用,学生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学科知识与技能,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升。

在此背景下,猿编程创始人李翊做客央视《对话》栏目,与央视知名主持人陈伟鸿围绕“AI时代如何培养下一代”展开深度对谈——在人工智能深刻重塑世界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青少年?这是家长的必答题,更是未来的风向标。

猿编程创始人李翊做客央视《对话》栏目

“未来每个人都可能会用人工智能,但真正能与之进行平等协同的并非所有人都会。”李翊一语道破了AI时代教育的核心命题:使用AI工具只是起点,深度协作以及具备AI时代的核心素养才是关键。

这一洞见正在推动编程教育实现价值重构。编程不再局限于技能训练的层面,而是升维为培养下一代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当孩子们通过编程学习与机器对话时,他们实际上是在锻炼与未来世界协作的关键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包括技术理解,更涵盖了逻辑思维、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养。

在人工智能日益渗透生活每个角落的今天,这样的教育转型显得尤为迫切。我们需要培养的不是被动接受技术的使用者,而是能够与智能技术平等对话、协同创新的新一代。这不仅是教育工作的新使命,更是关乎国家未来竞争力的重要课题。

当被问及“AI是否会颠覆编程教育”时,他指出:“AI的到来,不仅没有削弱学习编程的必要性,反而从更大程度上加深了这种必要性。”这一论断为困惑中的家长指明了方向:在AI时代,编程教育的重点不再是培养程序员,而是通过编程这一载体,培养孩子理解AI、驾驭AI以及创新AI技术的能力。”

李翊在现场系统阐述了猿编程独创的“4C体系”——Cognition(提升底层认知能力)、Complex Thinking(锻炼复合思维能力)、Confidence & Driver(促进自我效能)、Cross-discipline(赋能学科融合)。这标志着编程教育正式从“技能培养”迈向“认知发展”的质变,四个维度环环相扣,共同构筑起面向未来的综合素养。

他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为我们打开了观察“4C体系”教育成效的窗口。在这些场景中,学习不再是知识的单向灌输,而是认知与思维的自然绽放。

猿编程创始人李翊介绍编程实践案例

智能车在倒车入库的轨迹里,藏着认知成长的密码。孩子们调试的不仅是小车的控制代码,更是塑造大脑的专注力。每一次代码的微调,都在硬件精准的动作中得到即时回应——这是创意与现实的对话。李翊说,编程在这里化作认知的健身房,让专注在反馈中淬炼,让底层认知能力在磨炼中生长。

随后,李翊分享了智能硬件经典案例招财猫与龙舟竞渡,看似迥异的作品背后,蕴含着相同的逻辑血脉。“感知-决策-执行”,构筑了理解信息科技的底层框架。孩子们在创造中学会的,不仅是编程的技巧,更是归纳总结、举一反三的智慧,在一个个项目中提升复合思维能力。

猿编程创始人李翊介绍编程实践案例

在学习编程的过程中,不只是技能与认知的提升,还有自信的成长。在“飞翔的小鸟”案例中,作品历经六次迭代,从静止到栩栩如生地翱翔。每一次代码的迭代,都让作品更接近真实。李翊说,这种看得见的进步,是自信最好的养分。编程特有的即时反馈循环机制,让每个“我做到了”都成为下一个“我能行”的基石。在这里,成就感不是终点,而是持续探索的起点。

自动太阳能板如何能自己转动?这里面融合了数学、物理、工程等多学科的知识。学生要完成这个项目,要理解光电效应(科学原理)、运用光敏传感器(技术应用)、设计双向感应结构(工程思维),并通过代码实现“光强对比-方向判断”的数学逻辑。通过这类项目,学生能直观感受到“编程是连接多学科知识的纽带”——原本抽象的科学原理、数学逻辑,都能通过动手实践变得可感知、可应用。

谈及未来发展,李翊透露:“和现在很火的人形机器人的结合,具身智能的结合等等,也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不仅是技术方向,更关乎如何让青少年站在更高的起点,在驾驭工具的过程中,培养定义未来、创造未来的能力。”

在对话尾声,李翊说道:“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它的特征,但是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是不变的。我们期望通过编程,去解决孩子当下的问题,提升他的认知能力、创造能力,让孩子们未来能够真正和人工智能进行平等协作,为自己也为世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正如主持人陈伟鸿所言:“从夯实认知基础到锻造复合思维,从打破学科的壁垒到构建内在的自信,李翊和猿编程所践行的,正是一场指向未来的教育革新。在AI重塑世界的今天,这样的教育不再是锦上添花,而应该成为孩子们应对未来挑战的一堂必修课。”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网风格,stylechina.com无关。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客服邮箱:23341571@qq.com | 客服QQ:23341571
全站地图 | 二级目录 | 上链请联系业务QQ:23341571 或 业务微信:kevinhouit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