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是中宁的地域符号和金字招牌,长期以来,中宁县积极传承历史资源禀赋,坚持把枸杞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生态观光、休闲养生相结合,强力推进枸杞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今年以来,中宁县制定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全力推进中宁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中宁县对新建集中连片30亩以上的标准化枸杞基地,每亩补助1000元stylechina.com。集中连片50亩以上、亩施入商品有机肥1吨以上或自制腐熟农家肥2立方米以上的标准化枸杞基地,每亩一次性补助200元。
对严格按照《中宁枸杞》(DB64/T1640-2019)和《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枸杞》(DBS64/001-2017)生产、签订对接收购合同、集中连片200亩以上、自筹资金完善供电设施的新型经营主体,在供电设施投入正常使用后,对购置变压器的投资额一次性给予50%的补助,每个经营主体最高补助不超过12万元。

同时,中宁县还将鼓励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建设清洁能源烘干设施,鼓励新型经营主体成立专业化、综合性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订单农业,开展枸杞深加工等。并对年销售中宁枸杞鲜果1000公斤以上,销售价每公斤不低于160元的新型经营主体,按销售量每公斤补助10元。对年直接收购加工转化中宁枸杞鲜果150吨以上,收购价每公斤不低于12元的新型经营主体,按收购量每公斤补助1元。
支持建设中宁枸杞及其系列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支持经营主体利用线下资源和线上平台开展"中宁枸杞"区域公用品牌+自主品牌的推广活动,大力实施中宁枸杞"百城千店"行动计划,支持鼓励开发具有中宁枸杞鲜明特点和特色的枸杞文化产品等,在达到考核细则标准后,予以一定资金补助。
民乐县永固镇西村田间轰鸣的机械来回穿梭,村民们正忙着种植黄芪,以往蹲在地里人工挖沟栽苗的方式不见了踪影,村民们正在使用的黄芪种植机械由一人操作便可实现栽苗、覆土、覆膜一次性作业,黄芪种植效率显著提升,而种植效率的提升都得益于永固镇西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杨勇。
民乐县永固镇西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杨勇,通过多方调研取证,立足当地海拔高、气候冷凉、土壤洁净等实际条件,发现这个地方非常适合种植中药材,但是还存在种植效率不高、花费人工多、农户收益不高等问题,为节约成本、提升农户种植收益,他利用工作闲暇之余,研制了黄芪覆土覆膜一体机,目前已提交国家发明专利申请。
“咱们这个地方黄芪开沟覆膜露头栽培技术是一项非常好的技术,一直没有得到推广的原因就是种植机械的问题没有解决,今年我们通过一个月的时间,研制了这个黄芪覆土覆膜一体机,通过这个机械的研制实现了覆土和覆膜的机械化,就能够保证这一项技术得以推广。”民乐县永固镇西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杨勇说。
今年民乐县永固镇西村黄芪种植示范区全部采用开沟覆膜露头栽培种植技术,通过这一项新技术的推广,进一步提高黄芪种植的商品性和品质,在节省劳动力成本的基础上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民乐县永固镇西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杨勇说,“这种技术无论是从黄芪的产量上也好、品质上也好,都要比机械移栽技术要好。过去老百姓也在小面积的种,但是大面积推广不了,是一个非常费工费力的一个技术。平时干活的话,覆土就得2个人,覆膜又得3个人,得5个工,现在1个人就能覆土和覆膜。黄芪覆土覆膜一体机一个是覆土覆膜能一次性节省劳动力,覆膜以后黄芪从这个膜边上生长出来以后直接出苗,人工再不用放苗,在这一方面也节省了人工,提升种植收益。”
杨勇是张掖市种子管理局质量管理科副科长,作为一名科技人才,他在民乐县永固镇西村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期间,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通过反复研究论证,终于让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有效解决了中药材种植中的关键性技术难题,使得农民群众能够更大程度的分享到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成果,帮助种植户节本增效,为积极构建绿色、高效、可持续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