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贸易谈判预期高涨及外围油脂市场走低的背景下,国内豆油大幅回吐升水,国庆节前跌破6000元/吨关口。国庆节后,国内豆油期货跟随美国豆油期货开启一轮补涨行情,但由于自身上涨驱动力不足,涨势很快受限。此时,来自中美贸易谈判及棕榈油价格走强的外部利好因素再度形成助攻,豆油主力很快又回到6000元/吨附近,蓄势寻求突破,但突破仍需等待外部潜在利好因素的发酵stylechina.com。
去库存进程缓慢
在对豆粕需求悲观及第四季度大豆供应不足的担忧下,市场看好豆油去库存,这令国内豆油期货8月中旬出现大幅上涨,但自8月底以来,豆油去库存进程徘徊不前。截至10月4日,国内豆油商业库存总量为135.084万吨,较上周的134.915万吨增加0.13%,较上月同期的133.23万吨增加1.39%。豆粕需求回暖引发的压榨回升,以及双节备货后豆油需求回落,均对去库存进程形成阻碍。
伴随着近期猪肉价格大幅上涨,生猪养殖利润升至近1700元/头的超高水平,在高利润及政策鼓励下,生猪养殖积极性大增。虽然能繁母猪和仔猪的严重不足对补栏形成阻碍,但养殖场在高利润驱动下压栏量出现大幅增长。据统计,上周我国生猪出栏体重升至125.35公斤/头,并且该出栏体重仍有上升趋势。随着生猪出栏体重的增加,料肉比上升明显,对豆粕的需求也相应增长。
一般来说,正常(110公斤)料肉比为2.4—2.51,当前(135公斤)料肉比升至2.681,150公斤以上料肉比将增至3.51。生猪推迟出栏对豆粕需求形成促进,助长国庆节前大豆周度压榨量维持在180万吨的高位,但豆粕库存却降至67.43万吨低位,预计后期油厂开机率将逐渐回升至高位。此外,双节备货后,豆油进入元旦备货前的需求淡季,在盘面下跌的助力下,成交更清淡,这对豆油去库存也有所阻碍。
外部驱动力仍存
虽然自身上行驱动力不足,但仍有外部因素赋予豆油上涨潜能,主要来自中美贸易谈判和棕榈油价格走强。
市场对中美贸易谈判担忧的增长再度对豆油走势形成提振,但情绪可能反复。9月,中美双方或推迟加征关税,或恢复美豆采购,不断释放利好信号,令市场对新一轮谈判的乐观情绪增长。然而,就在新一轮谈判即将开启之际,美国将28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这令市场乐观情绪回落。纵观此前的数次磋商,磋商前的消息和情绪总是反复,当前豆油主力合约升至6000元/吨附近,在谈判结果出来前继续追涨需谨慎。
除此之外,棕榈油逐渐企稳,未来仍存上涨潜能也是豆油潜在的利好点。若中美经贸关系不缓和,棕榈油对豆油的替代增长将令二者价格的联动性增强,那么棕榈油的走势对豆油将更关键。在此前高频数据的跟踪下,市场主流机构对马棕9月产量的预估普遍在190万吨上方,增幅在4%—5%。然而,周二MPOA的预估却大超市场预期。据MPOA预计,马棕9月产量为183万吨,环比仅增0.56%,令市场对棕榈油减产预期再起,提振油脂市场整体走势。若9月产量果真不及此前机构预估,随着棕榈油季节性减产预期和前期干旱影响的兑现,棕榈油的新一轮反弹也将对豆油走势形成带动。
展望后市,在豆粕需求恢复、豆油去库存进程缓慢的背景下,豆油自身上行驱动力依然不足,其上涨仍需依赖中美贸易谈判顺利和棕榈油价格走强。笔者由此预计,短线豆油2001合约将在6000元/吨附近徘徊,突破仍需等待潜在利好因素的发酵,但后两个外部因素的利好能否兑现仍具有不确定性,短期建议谨慎追涨,回调可轻仓参与试多。
据日经中文网10月10日报道报道:中国正在迅速增加大豆油等食用油的进口。
德国行业机构Oil World的统计显示,中国2018~2019年度预计进口1167万吨大豆油和棕榈油等食用油,同比增加25%。进口的增长率大幅超过2017~2018年度的8%。按品类来看,大豆油2018~2019年度为82万吨,同比增至约2倍,棕榈油也增加2成。
因非洲猪瘟的影响,成为猪饲料的大豆的进口减少,由大豆加工而成的大豆油的产量也随之减少,正在通过进口加以弥补。非洲猪瘟的影响甚至对食用油的国际行情产生影响,大豆油的国际价格走高。
芝加哥大豆油期货截至10月上旬为每磅30美分左右,比9月底上涨约4%,徘徊在2019年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大豆油的价格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缓解预期带来的大豆价格上升而走高。
中国的大部分进口大豆用于猪等畜产物的饲料。中国进口的大豆经加工后按照重量计算,据称8成用于混合饲料的原料,2成成为食用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