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首页
时尚 | 生活 | 工具 | 诗词 |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未来展望 详细信息
人民科学家”叶培建:带好队伍探星际,核潜艇精神激励科研自力更生
2019-09-30    阅读量:30327    新闻来源:互联网     |  投稿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他在接受大公报记者访问时说,对于获得“人民科学家”称号,他感到很高兴、很激动,但还是有点惭愧。“新中国70年来,我们国家有多少优秀人物,航天有多少优秀老专家,但这个荣誉给了我,我有一点受之有愧”,他低调地说,面对“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唯有今后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对得起这个称号stylechina.com


叶培建是获得“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的航天人代表。叶培建曾担任中国第一代传输型对地观测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他带领团队攻克多项难关,创下了当时卫星最高分辨率、最高码速率等七个第一,超寿命服务,实现三星组网,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事业发挥了重大作用。在中国探月嫦娥工程开启之际,叶培建担任中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的总设计师兼总指挥,仅用三年多时间就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成就了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实现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奔月的梦想。


面对这些耀眼的成绩,叶培建依然不改航天人低调谦逊的本色。他在接受大公报采访时说,当得知自己获得“人民科学家”称号时,“我感到很高兴,很激动,但还是有点惭愧”。“我今年74岁,后面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好,我们探测小行星、木星、火星等等,我还要把队伍带好,才能对得起这个称号”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29日下午到中国工程院参加座谈会。“中国核潜艇事业变化翻天覆地”黄旭华在接受大公报访问时表示,回看中国核潜艇工程,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要不来、求不来的,都要靠自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核潜艇精神,对当下科研工作依然有着积极启示。


  “沉甸甸的勋章戴到我的脖子上,我非常荣幸也非常激动。”黄旭华说,共和国勋章是国家给予的最高荣誉,授予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做出重大贡献,建立卓越功勋者的荣誉。“我想到我自己,仅仅作为核潜艇事业的一个成员,在工作层面上和大家一道完成任务。”


  黄旭华回忆起新中国的核潜艇事业,他作为1958年首批科学家之一,从开始那天起,一天也没有离开过核潜艇这个项目。


从玩具模型认知核潜艇


  黄旭华介绍,中国核潜艇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在国外严密封锁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白手起家,克服种种难以想像的困难,攻克一个又一个顶尖的技术难关,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步一步发展、壮大起来。“我们没有专业人才,都是土包子,对核潜艇知识一无所知。”黄旭华回忆说,科研人员当时不知道美国核潜艇是什么样子,后来是通过从美国和香港带回的两个华盛顿号导弹核潜艇的儿童玩具模型,才明确知道美国的核潜艇总体跟收集资料上的基本一致。


  当时没有高端计算设备,黄旭华他们就用手算,算盘打起来、计算纸拉起来、磅秤秤起来,终于制造出中国第一台核潜艇。1974年,在首艘核潜艇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的同时,总结出十六字的核潜艇精神。


  这十六个字,对当前的科研工作依然有着积极启示。黄旭华说,中国的核心技术都得靠自己,“我们搞科研的,如果不把心装到里面去,就很难出成果。科研,需要把自己的一生放在科研工作当中去。必须要有一个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信心。”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网风格,stylechina.com无关。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客服邮箱:23341571@qq.com | 客服QQ:23341571
全站地图 | 二级目录 | 上链请联系业务QQ:23341571 或 业务微信:kevinhouit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