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9月19日,美联储如期降息25个基点,并下调超额準备金利率30个基点。虽然议息会议本身水波不兴,但是本次会议前后,市场预期却趋於敏感多变,这主要源於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的犹疑stylechina.com。美汇指数运行态势也随之悄然变化,内在博弈日趋激化。其一,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尚处於可控範围,对美汇形成上行推力。其二,中美贸易出现边际缓和,全球避险情绪开始阶段性降温,对美汇催生下行压力。两大作用因数的博弈对冲之下,美汇指数将进入剧烈震荡期,但中枢稳定性仍有望持续。
笔者认为,以本次会议为起点,至新一轮中美贸易谈判结束,两大因素将阶段性地主导美汇指数的振荡走势,美汇指数将进入“动中有静”的盘桓阶段。
因素一:降息预期修正,注入上行推力。在“10年-2年”美债收益率倒挂之后,市场对美国经济前景过度悲观,但是真实的衰退风险并未失控,因此市场对降息空间的预期存在普遍超调。近期,内外部因素共同触发了超调预期的急遽修正。内部来看,美国经济韧性犹在。8月份美国零售销售环比增速超预期,9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亦有所回升。本次会议的政策声明亦指出,美国经济正在以温和速度增长,并且家庭支出增长强劲。由此,“美债收益率倒挂─消费资料走弱─经济金融危机”的风险传导链尚未真正启动,美国经济有望延续“减速不失速”的走势。外部来看,通胀动能回升。随着中东乱局对全球石油供给形成现实衝击,能源项目对美国CPI的拖累料将减弱,而8月份美国核心CPI增速已经升至一年高位。9月4日至今,美国5年期Break-Even通胀率亦触底反弹。因此,未来通胀动能预计将小幅加强,进而支持美联储放缓降息节奏、修复政策独立性。
受制於上述因素,市场预期降息空间已经明显收窄。9月初至今,期货市场所反映的10月降息25-50个基点的概率,从逾98%下调至约70%。未来这一预期修正仍将延续,料成为美汇指数上行动力的源泉。
因素二:避险情绪降温,保持下行压力。基於出众的避险属性,美元走势与全球恐慌情绪呈现稳定的正相关性。年初以来,虽然美联储货币政策急速转向,并开启降息周期,但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升温,依然驱动了美汇指数在4-5月份和7-8月份两轮走强,“货币宽鬆─美元走弱”的传统逻辑被打破。这表明,在全球危机回潮的新格局下,避险属性对美汇指数的影响显著强於货币政策的影响。从当前情况看,得益於中美贸易博弈边际缓和,全球避险情绪开始阶段性降温。当前,新一轮中美磋商进入工作层会议阶段,料将进一步巩固这一降温趋势。9月初至今,VIX指数保持震荡下行,而美、中、德、日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集体上扬。
关注中美贸谈进展
由此,避险情绪降温形成的美汇指数下行压力,有望对预期修正所形成的上行动力形成较强约束。但考虑到中美贸易谈判尚待进一步推进,避险情绪的改善空间存有不确定性,因此尚不足以启动美汇长趋势下行。
基於上述分析,笔者认为,以本次美联储议息会议为起点,至新一轮中美贸易谈判结束,两大阶段性特征值得关注:
第一,美汇指数“动中有静”。 由於降息预期的修正和避险需求的降温产生对冲,美汇指数的波动性或将加剧,但是中枢水準料将保持平稳,难有单边的趋势性变化。
第二,新一轮中美贸易谈判或将成为美汇指数长期走势的拐点。如果新一轮谈判能够取得实质性进展,则全球避险情绪将进一步大幅降温,并将主导美汇指数迈过长周期的下行拐点。反之,则美汇指数将继续处於胶着的高位盘桓状态。
建言献策
美国总统特朗普面临国会弹劾,此前历史上共有三任美国总统遭遇弹劾,但均未最终通过。笔者认为,在缺乏跨党支持的前提下,民主党想要藉机“扳倒”特朗普的难度极大,通过此事改变中美关係的基本盘更是希望渺茫。中国此时应当充分认识特朗普希望连任的动机,抓住大选之前的窗口期,尽快谋求达成协议。
京东数字科技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 沈建光
9月24日,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宣布将推动“正式”弹劾总统特朗普的程序。自从在中期选举掌控众议院以来,民主党不断在特朗普的任期内对其总统宝座发起挑战,试图使其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三位面临正式弹劾的总统。随着2020年总统选举的临近,这一事件标志着美国两党的政治摩擦进一步扩大,内政正在取代外事成为美国的议事主题。
但笔者倾向於认为,此次弹劾是民主党困境之下的极端手段,想要“扳倒”特朗普的难度极大,通过此事改变中美关係的基本盘更是希望渺茫。
参议院否决几率高
本次弹劾缘起特朗普对乌克兰的“极限施压”。据称,乌克兰检察部门拟对一起腐败案件展开调查,而民主党主要总统候选人拜登之子在案件所涉公司担任董事。为打压潜在劲敌拜登,特朗普不断向乌克兰政府施压,为此不惜暂缓向乌克兰提供经济援助,并阻止美国情报部门将检举人举报提交国会。根据美国宪法,发起弹劾的依据可以是“叛国、贿赂或其他重要罪行”,越权和为个人利益滥用职权等行为都在弹劾之列。佩洛西等人认为,特朗普为自身利益考虑,施压外国要求其调查政敌,是违宪的滥用职权行为,应被弹劾。
然而,无论结合现状还是历史来看,此次弹劾均难以成功。
首先,弹劾发起容易,通过难。根据美国宪法,可由任何一个公民或众议员向众议院提出弹劾指控。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对指控进行调查,认为证据足以构成弹劾时,向众议院提出弹劾决议案。决议案在众议院全院大会获得过半数通过后,再交与参议院表决。儘管民主党在2018年的中期选举中夺回众议院多数(235席对199席),但共和党仍以53席对45席佔据参议院多数,鉴於参议院表决通过需要过三分之二的出席议员投赞成票,弹劾议案最终被参议院否决的可能性很高。
其次,美国历史上发生过十七次对在职官员的正式弹劾,但针对总统的弹劾均未最终通过。1867年安德鲁.约翰逊因其“重建南方”政策破坏南北战争成果而被发起弹劾;1998年比尔.克林顿因为与性醜闻相关的妨碍司法和伪证指控被发起弹劾;1974年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被发起弹劾,指控其妨碍司法公正、滥用权力和藐视国会,但尼克松在弹劾投票前就已引咎辞职。须注意的是,前两次事件均有引发跨党合作的影响力。相比之下,本次弹劾案缘起两党鬥争,且缺乏足够影响力,既不足以激起美国民众的关注,在两党割裂如此严重的大背景下亦不可能获得跨党支持。
把握贸谈窗口机遇
事实上,弹劾恰恰显示出民主党面临困境。民主党和左翼媒体同特朗普的关係本已剑拔弩张,随着大选临近,紧张关係只会继续升级。目前民调数据显示,特朗普的总体支持率已经回升至43.1%,选民支持率达到44.0%,已经超过奥巴马同期水平,连任前景向好。对比历史数据可以发现,美国过去六任总统中,有四人在首个任期的最后一年支持率上升,只有分别发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老布什和小布什支持率下降,这反映出在任总统的连任竞选活动通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同时,民主党内部支持率出现分散化苗头,尚未湧现可以服众的候选人。从民主党初选民调看,之前大幅领先的拜登优势逐渐减弱,支持率从5月的35%下滑至9月的28%,与沃伦、桑德斯等对手的差距不断缩小。缺乏观点鲜明的主张、谨慎的宣传手段以及弹劾案前来自特朗普的指控,均不利於拜登巩固支持率,即使能在初选中脱颖而出,想要战胜特朗普也是难上加难。
中期选举后,出任议长的佩洛西屡次表示要对特朗普採取行动,甚至希望看到后者“进监狱”。佩洛西之前多次拒绝民主党人对特朗普启动弹劾调查的理由,或许正是为了等待合适时机。但在“通俄门”无疾而终、“边境墙”龃龉影响不大的情况下,此次弹劾的案由并不具有足够的影响力和说服力,显示出民主党已经拿不出遏制特朗普的“撒手锏”。一旦弹劾失败或不了了之,民主党候选人的支持率或许将进一步受挫。
这意味着中国应当做足特朗普连任的準备。近几个月的政治波澜均未撼动特朗普的支持率,说明其票仓和政治影响力仍然难以撼动。
另一方面,随着美国大豆收穫季来临和中美贸易迎来旺季,两国经贸谈判走向的经济影响正在不断扩大。在两国经济基本面仍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中国此时应当充分认识特朗普希望连任的动机,抓住大选之前的窗口期,尽快谋求达成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