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首页
时尚 | 生活 | 工具 | 诗词 |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精神健康 详细信息
邂逅木叶盏,循环不息奇妙旅程《如梦之梦》,横滨外国人墓地
2019-08-21    阅读量:30838    新闻来源:互联网     |  投稿

  木叶盏来自吉州窑。吉州窑兴起于唐代,盛行于两宋时期,它是中国古代黑釉瓷的生产中心。江西吉安一带,自古以来的老百姓皆「耕且陶焉」,农忙耕种,农闲烧瓷,不亦乐乎stylechina.com吉州窑生产出来的陶瓷,一般黑亮如漆,古拙大方,撒釉、虎皮是吉州窑的特色标志,这些瓷器的气质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尊贵。

  木叶盏是吉州窑生产的代表性瓷器之一,烧出来的瓷器成品上,会原样印有一枚树叶栩栩如生。这枚树叶可不是画师画上去的,而是真正的树叶。这种木叶盏曾被作为国礼馈赠给很多国家,如今,在韩国的中央博物馆,还陈列有多件木叶盏,被韩国人当成国宝,在博物馆保护得严严实实。木叶盏历经千年烟火,依然鲜活如初。

  在景德镇,有一家专门的木叶盏手作店铺。店内有一对制作木叶盏的夫妻,我曾专门向他们讨教木叶盏的制作技艺。他们说,木叶盏的制作工艺尤为独特。

  先选好陶坯,然后选用形状好看的吉州的树叶,用水浸泡,后经过特殊处理后,除去叶肉,保存叶茎和叶脉,经过这些神奇的手段之后,把树叶贴在黑釉的器物内,通过高温烧制,这样,树叶就直接烧在黑釉碗上,浑然一体,巧夺天工。

  出窑后的木叶盏,光泽度极佳,树叶呈现出微微的黄,脉络清晰,这枚树叶在木叶盏上得到了永生。

  用木叶盏来冲泡茶叶,绿茶红茶都是不错的选择。

  对于绿茶,木叶盏就是深沉的背景色,能更加衬托出绿茶的青碧。这就好比成全红花的绿叶,也好似我们的父母在背后的默默支持。

  对于红茶,红润的茶汤,在木叶盏的衬托下,显得更加油亮香醇,红茶一遇木叶盏,如晤老友,端起一杯,满满都是岁月的厚味。

  对于普洱,木叶盏简直可以与之浑然一体。茶汤色即木叶盏色,茶汤中,隐隐约约浮现出一枚叶子来,若即若离,很有茶趣。

  在江西吉安一带,至今仍有多处古窑,它们用以烧制各种陶瓷,诸如玳瑁天目、木叶天目、剪纸贴花天目。尤为神奇,令人赞不绝口。

  和白璧无瑕的白瓷相比,木叶盏的味道十分独特。它是一枚在烈火中浮沉的叶子,却并没有粉身碎骨,更没有香消玉殒。陶坯,成了叶子的避难所,最终,它与陶坯融为一体,堪称绝妙。

  在台湾的一家茶社中,也曾遇见木叶盏。当时,店主正在为大家泡制一款老白茶,赤黄的茶汤,被木叶盏托举着,似在托举一眼幽深的泉,茶汤在木叶盏的怀里幽幽散发着香气,那样油亮的黑之底色,似乎是从历史的暗夜深河走来,以叶为舟,渡过漫漫岁月,且并不让人觉得寂寞。这,就是木叶盏的魅力。




  演出时间长达八小时,备受文化界注目的《如梦之梦》,相隔十七年后再次踏足香港剧场,也许印证了兜兜转转,人生如梦,但只要追求艺术真善美,如梦人生亦足永记。《如》剧演出时间如此长,除了因为角色的说故事形式环环相扣,更主要原因是编剧及导演赖声川希望以剧场综合元素与观众共渡一段人生历程。观众若能理解其内容和形式如何配合,便更能与全剧作出心灵上的关连。

  梦如人生无分真假

  剧中一名初出茅庐的女医生小梅,尚未悬壶济世却先要面对生死大事。小梅首天上班便直面四名病人于病床身故,接着她以「自他交换」的佛学概念,引领第五名垂危病人在病榻中抒发其心底故事,从而希望将恶念驱除,以正念解除五号病人的危困。往后下来,婚姻失败的五号病人讲述他如何在感情路上颠沛流离。寻寻觅觅的过程当中,他先在巴黎遇到一位中国女子江红,二人偶然发现诺曼第城堡有关亨利伯爵和上海青楼女子顾香兰的情缘孽债。

  全剧纵横不同国度,时空跨越半个世纪,赖声川借庄周梦蝶的天道论,将真实人生和奇幻梦境交错汇聚,既说现代人如何追逐和逃避自我,同时亦展示生命循环不息、无始无终的奇妙过程。

  《如》剧有很强的叙事效果,全因每个主线人物都有其所属故事。五号病人是全剧的连系纵线,由他逐个引出其他独特角色,但他是唯一没名没姓的主要角色,即使后来江红写信给他,都只是称他为「发烧的人」。五号病人是追寻者的代名词,代表着在苦难当中仍要继续上路,努力探问生命结果的凡人。话虽如此,编剧若要将剧情浓缩发展,也无不可。然而,编剧有意识地细水长流地铺排故事,例如全剧开始之初,便用了接近半小时篇幅来交代小梅如何开展医护工作,由她先去面对四个逐一病逝的病人,然后才引出五号病人的故事。五号病人以及后来的老年顾香兰,分别在病榻上讲述自己的亲身事迹之前,都会如文学的结构「赋、比、兴」般,先讲述另外一个故事作为铺排。由此层层叠叠,逐步发展,每个角色之间既有潜在关联,但各人亦有自身的不同际遇,交织构成一幅如梦如真的生命图像。

  到底如此篇幅是否能够确切彰显剧本主题?全剧从四个病人的死亡开始,接二连三的死亡陆续而来,例如五号病人的初生婴儿,甚至是五号病人的太太的梦境亦有死亡事件。显然地,从死看生是全剧的推进动力,并由不同角色一直追寻生命之谜,在诺曼第城堡浪漫凄迷的环境再去「看见自己」,认清自己存活世上的目的和意义。

  另一方面,《如》的剧场表演意识强烈。大部分繁忙急促的现代都市人,平时即使进入剧场观赏演出亦是奢侈的闲情,每每只追求官能刺激和娱乐享受。《如》剧就是希望观众能够抛下生活烦琐,静心在剧场逗留一整天(或两个晚上),犹如剧中台词「如何在有限时间,在自己的生命发现真理……」

  梦幻组合专业制作

  《如梦之梦》是一趟剧场之旅,由专业剧团制作演出更是相得益彰。

  二○○二年,香港话剧团(话剧团)为《如》剧在香港文化中心剧场进行首次专业演出,此后《如》剧在不同地区累积了百场表演。当年在文化中心剧场,观众于场内中央坐着旋转办公室椅子观剧,虽新鲜亲切,但也不无局促之感。相隔十七年,话剧团于西九文化区最新落成的自由空间「大盒」全新制作《如》剧,更有如鱼得水之感。「大盒」的布局较文化中心剧场更加宽敞,除了配合《如》剧的四面观众形式,更能腾出较多空间给予制作团队发挥。

  联合导演冯蔚衡在赖声川的原来基础之上,作出更多细致周密的编排。「大盒」的演区分布既平均亦灵活。除了剧场两端的主要演区,另外两边各两层演区发挥了巧妙的奇幻效果。例如第一部分第五幕「第七颗煎蛋的轨道」,江红在煮早餐时,突然像跌入梦境中看到不断重复煎蛋的自己。除了江红的角色,导演安排了多名黑衫女角在两层的空间做着相同的动作,强化了江红的想像世界,令到梦境更加突出。除此之外,不同演员分饰的相同角色,在环形通道游走之后,每每能在某点交置重叠,令角色的形象和际遇更加彰显。

  除了话剧团原有的演员班底,《如》剧并邀请了客席演员和不少年轻演员参与演出。大部分演员都要饰演不同角色,并要在环形通道上顺时针方向游走,呈现人生只有不断向前的生命状态。全体演员都能展示角色的深刻体会,传达了故事的深层意识。

  《如梦之梦》是话剧团具魄力和勇气的制作,除了编导演之外,幕后的技术支援亦不可少。全剧由三十多位演员分饰九十多个角色,各演员需要快速更换服装和头饰,方能令演出流畅进行,后台人员亦为整体演出作出巨大贡献。




  横滨很像东京的卫星城,就像北京的密云或者成都的都江堰。横滨是日本对外开放的最早港口,东西方文化在那里如同一对孪生姐妹并存。横滨山手地区的外国人墓地,是当地一大观光胜地,是不少日本游客和外国游客「打卡」的地方。日本,或许是世界上拥有最多外国人墓地的国家之一。

  从东京市区乘火车JR至横滨,转眼到达。出站后向一位男士问路,他听后只说了一句「跟我走」,便不再多言。那人个子偏矮,走路却是出奇地快,他在前面只顾自己迈健步,偶尔回头确认一下与我们的距离,我们在后面不时小跑几步,才不至于掉得太远。「这人很日本」,我在心里嘀咕。半小时之后他指向前方:「那里就是墓园。」

  墓园靠山顶,地处阳面,视野开阔,俯瞰横滨港。据介绍,那是一个占地一点八万平方米的墓园,长眠着四十个国家近五千名外国人。

  当年为了让日本打开国门,与外界通商,美国海军提督佩利于一八五三年率领舰队第一次出现在江户湾的浦贺近海。次年他们再次到来时,其间,一名美国士兵从舰船的桅杆上失足跌落,导致死亡。美方要求日本在一个能够看到海的地方选址墓地。这就是横滨山手地区外国人墓地的前身,后来被指定为外国人专属墓园。

  墓园以基督教为宗教形式,一派浓郁的异国情调。里面排列着形状各异的十字架和墓志铭,埋葬的大都是横滨开港初期,为当地发展作出贡献的十九世纪外国人,有早期的传教士、医生、名人、二战以后的美军士兵、被遗弃的美军与日本女性的私生子,以及为日本经济和文化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外国人,例如日本铁路创始人艾德蒙.莫雷尔、日本第一间啤酒厂的创建者William Copeland、菲利斯女子学院的创始人Mary E.Kidder。

  那里没有华人墓地,华人墓地都转葬到华商修建的中华义庄了,中华义庄的地藏庙是横滨市的文化财产,常有国内外的观光客前往参观。人们对于华人墓地迁出的原因有过不少猜测,有人说是因为土地面积所限,也有人说与宗教信仰有关。对此,中华义庄的负责人认为:当时东西方人都流行土葬,西方人的遗骨葬下后不再取出,但华人总希望死后也能回归故乡,因此棺木在几年之后被送回华人区域。随着时间的重叠,中华义庄的华人墓地越来越多,华人身故后安葬在中华义庄,能找到回归故乡的感觉。

  那里空气清新,风景秀丽,站在墓园后方的山顶上,大半个横滨市尽收眼底。山顶上有一个高尚的住宅区,一栋栋小洋楼里,不时进进出出几个洋人或东方人。矗立在山顶上的小洋楼俯瞰着墓园,就像在看护和陪伴自己的祖先。很多洋人有一个习惯,把亲人的墓地安置在自家院子里,以此纪念亡者,从亲人那里获取生活的勇气和灵感。外国人墓园和那个高尚住宅沿袭了这一概念,赋予了死者以完全的尊严。不觉得冷清,不觉得阴森,与其说是墓园,倒不如说是一个上好的风景点。

  除了横滨山手地区的外国人墓园,日本还有英联邦战死者墓地。驻日盟军占领日本时,英军要求日本在横滨市保土谷区建立英联邦战死者墓地,埋葬牺牲在东亚战场的英军遗体。至今,每当英国王室和英国政要访日,总会到那里缅怀同胞。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网风格,stylechina.com无关。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客服邮箱:23341571@qq.com | 客服QQ:23341571
全站地图 | 二级目录 | 上链请联系业务QQ:23341571 或 业务微信:kevinhouit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