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首页
时尚 | 生活 | 工具 | 诗词 |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市场技术 详细信息
黎奕红世袭梨园梦一心传粤韵
2019-08-09    阅读量:30438    新闻来源:互联网     |  投稿

  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夕,黎奕红出生于广西玉林一个粤剧世家。她成长在建国初期直到中南会演(1952年在武汉举行的「中南区第一届戏曲观摩会演」)时的艺术辉煌时期,也曾于「文革」期间受到了冲击影响,直到改革开放才重回粤剧行业并迎来属于自己的事业高峰;她曾上山下乡送戏到基层,也曾「猛龙过江」到香港或海外演出,让海内外观众喜见内地粤剧艺术的底蕴……70年的光阴,黎奕红的粤剧人生,随共和国的发展而起伏,也和共和国一样充满辉煌。/大公报记者黄宝仪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剧」stylechina.com。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是广东传统戏曲之一,流行广东、广西两省和港、澳地区,在国外华人聚居的地方也时有演出。新中国成立后,粤剧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成为中国重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


  出生于粤剧世家的黎奕红,整个童年时光都在浓厚的粤剧氛围中成长。「我是第五代传人,到我为止五代人有28位奋斗在粤剧一线,我们家族的发展就是粤剧传承的一个缩影。」说起家族成绩,黎奕红一脸的骄傲。1960年,黎奕红考入广西梧州市粤剧团,集训半年后,便与同期入团的师兄妹被分配到青少年演出队当「梅香」、「手下」(即跑龙套)。黎奕红在实践中打下了扎实的艺术基础,而始终积极主动的她,也逐渐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演出机会。


  加入红线女剧团担正印


  黎奕红也许本可以更早迎来属于自己的粤剧高峰,然而因为「文革」的到来,身为团长的父亲黎侠峰被打成了走资派,黎奕红则被一纸调令调到广西梧州市歌舞团。10年之后,解决了走资派问题的父亲向组织表达了希望粤剧艺术后继有人的愿望,她才重回粤剧的怀抱。「虽然都是舞台艺术,但粤剧和歌剧、芭蕾等表演形式完全不一样,回到粤剧团,除了唱,表演程式都需要重来。」如今再说起这段经历,黎奕红很遗憾自己错过了舞台演出最黄金的十年时光。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举世瞩目的中国改革开放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思想领域的解放更让艺术迎来又一个百花齐放的时期,粤剧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不过,此时黎奕红刚回粤剧团不久,又因父亲是团长、弟弟是文化馆领导,为了「避嫌」,无论是晋升还是加工资都特别难。为难的黎侠峰最终决定让黎奕红调到广东肇庆去,也算是为女儿找一条出路。没想到,支援肇庆的一年成了黎奕红演出生涯一个重要的转折。这一年里她的业务水准突飞猛进,不仅成为第一女主,到广州演出时世叔伯前来观看更纷纷表示认可,就连广东电视台都专门到肇庆为她拍了三套戏的影像资料。


  在广东风生水起的黎奕红,让肇庆文化局的领导亲赴梧州商谈正式调动事宜。和当下一样,广东待遇优于广西,黎侠峰害怕影响士气拒绝了请求,于是黎奕红又再回到梧州。直到1993年,黎奕红才正式调到广州,加入名伶红线女创办的红豆剧团,一直到55岁离开粤剧舞台。


  香港演出迎艺术高峰


  回顾表演生涯,香港在黎奕红的粤剧生涯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退休前最后一场演出就在香港,台下有很多的观众,散场后还有很多人在新光戏院门外等候……」而谈到第一次到香港演出的机缘,黎奕红更是记忆犹新。那时她还是广西梧州市粤剧团的演员,1989年底1990年初,黎奕红一行在沙头角演出时,观众中的港商被她演绎的《九宝莲》感动到流泪,就立刻着手帮忙联系剧团到香港演出的事宜。于是,沙头角演出结束后,黎奕红一行马上到了香港。连续半个月的演出场场爆满,香港媒体更以「不是猛龙不过江」来形容黎奕红的演出,「艺术生涯的又一高峰啊!」尤其让黎奕红感动的是,香港观众非常在行,演出受到肯定和赞赏,让她感到非常满足。


  粤剧的欣欣向荣,正印证了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踏入粤剧成功申遗的第十个年头,粤剧被写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成为共建人文湾区、彰显独特文化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三地粤剧界合作的崭新时期正在到来。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网风格,stylechina.com无关。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客服邮箱:23341571@qq.com | 客服QQ:23341571
全站地图 | 二级目录 | 上链请联系业务QQ:23341571 或 业务微信:kevinhouit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