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苏省某市市场监管部门对该市部分奶茶店展开食品安全和营养成分抽查,抽查结果令人咋舌。有的奶茶标注为“无糖”,结果100克饮料中含糖高达7.8克,为国家无糖标准的15.6倍,所有批次样品总糖检查结果为3.23g/100g~11.3g/100g,相当于喝一杯奶茶等同于吃掉3~11块方糖;所有批次奶茶均检查出咖啡因,咖啡因含量最高的一杯居然是美式咖啡的2倍之多;而在平均脂肪含量上,最多的一杯可以提供23g脂肪,喝一杯全天脂肪摄入量就已经超标。
近几年,各式各样的奶茶店在大中城市的商业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些知名网红奶茶店也应运而生,排队几十分钟只为一杯奶茶者大有人在stylechina.com。
但是,与瓶装饮料将成分表公布在包装袋上,连锁咖啡店多已形成制式化配料单,并且消费者可以选择咖啡因和糖的含量不同,奶茶店不仅饮料品种繁杂,且相关配料成分并未对公众公开,更无标准可供遵循。
事实上,类似的高糖高咖啡因奶茶,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存在。上海市消保委曾经对该市奶茶店中的奶茶进行样品分析,样品范围几乎覆盖了当时该市的网红奶茶,结果正常甜度奶茶,平均每杯含糖量是34g。
34g糖有多少呢?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每人每天糖摄入量不要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然而,在上海市消保委取得的样品中,已经有部分样品直接超过了50g,最多的一杯为62g。
从医学角度来说,糖分摄入可以促进人体内生成一些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会对情绪有促进作用,比如快乐。正因如此,奶茶店才多多加糖以追求口感,而不是多加货真价实的水果和牛奶。咖啡因和脂肪也是同理,如今许多奶茶饮品配置的网红奶盖,含脂肪也不少。当然,摄入过多糖分、咖啡因、脂肪对身体带来的不利影响,众所周知。
有人会说,有的消费者就是喜欢高糖、高咖啡因、高脂肪的饮料,这是消费者选择的权力,此话的确没错。但是,消费者同样有选择低糖低因低脂肪甚至无糖饮料的权力,并且这样的消费群体正在不断扩大。当商家为了获取更多销量,将奶茶做成高糖高因高脂之后,却以“低糖低因低脂”甚至“无糖”作为噱头来销售,那么就有虚假宣传之嫌。
要知道,什么算“无糖”有明确标准,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中有明确规定,指“碳水化合物(糖)无或不含糖 ≤ 0.5 g /100 g(固体)或 100 mL(液体)”。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奶茶往往混合多种食材,很难靠口感辨别糖分含量。更何况,对于特定群体来说,虚假成分可能带来一定的危险。比如,当孕妇、心血管病患者喝掉“低因”的高咖啡因奶茶时。
正因如此,对于糖分超标,却将饮品标注为“无糖”的奶茶店,有关市场监管部门的确应当出手管理。与此同时,随着生活条件改善,我国居民糖摄入量正在增加,原国家卫计委在第四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就首次写入了控制糖摄入的相关内容,“以预防肥胖、龋齿等健康问题”。那么,有关方面能否督促新兴的奶茶店,也将自身成分表对消费者公布呢?
随着身体机能衰退,老人脑力也逐渐变慢。近日,美国《读者文摘》杂志刊文指出,老人坚持7种饮食习惯,可延缓认知功能衰退。
1.控制热量。控制热量摄入可减少引发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因素,比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高血压和糖尿病。这并非建议老人把热量一下削减到很低水平,需要循序渐进,而且不建议热量摄入长期低于1200千卡/天,特别是体型较瘦的老人控制热量要适度,否则弊大于利。老人可从多吃一些蔬菜沙拉、蔬菜汤开始,或者改用小一号盘子,给大脑一个暗示:没少吃。
2.每天至少吃5份(100克/份)果蔬。美国“芝加哥健康和老年研究项目”针对3718名65岁以上志愿者进行研究发现,多吃果蔬可减缓认知能力下降速度。该研究为期6年,结果显示,每天吃5份以上果蔬的老人,认知能力下降几率比其他人低40%。建议身体状况良好的老人,每天吃300~500克蔬菜,200~350克水果。
3.使用丰富的天然香辛料。各种植物香辛料可给饭菜增味,还有助于减少烹调过程中食用油、盐的使用量。很多植物香辛料含有抗氧化物质,并有一定的防病效果。建议老人日常生活中不妨用葱、蒜、胡椒、花椒、薄荷、孜然等天然香辛料,代替部分油、盐、糖。
4.烹调肉类先腌制。食物中广泛存在脂肪、蛋白质、糖等成分,在高温下发生复杂化学反应,导致产生糖基化终产物等有毒有害物质,熏肉、香肠、加工肉类及油炸和烧烤食品中含量特别高。这类食物吃得太多,会加剧大脑老化损伤。有个窍门对降低糖基化终产物行之有效:尽量提高食物中水分含量。比如高温烹调鱼或肉之前,放在沸水中焯一下,或通过蒸、浸泡(比如用黄酒、醋、酱油等腌制一下)等方式,让水分渗透到肉里。
5.每周吃一次深海鱼。生活在深海水域的鱼类为了御寒,会产生较多欧米伽3脂肪酸维持正常生理活动。老人适当吃些深海鱼,可降低身体及大脑炎症反应。
6.常吃坚果和杂粮。五谷杂粮和坚果能为人体补充欧米伽3脂肪酸,而且富含硒和维生素E,可促进大脑健康。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显示,摄入杂粮和坚果过少是早亡的风险因素之一。老人可适当吃些核桃,其中含有抗氧化物质,能减轻阿尔茨海默病。不过需要注意,坚果摄入量以每天一小撮为宜,吃得过多易脂肪超标。
7.每天喝几杯茶。红茶和绿茶都富含抗氧化物质儿茶酚,能防止氧化对全身各部位组织的损害。绿茶中富含儿茶素,能减少β淀粉样蛋白沉积,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水平,从而改善大脑健康。喝茶还有助于降血压和胆固醇水平,对降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卵巢癌等发病风险也有积极作用。